小馮.中年.大乘

2006/09/30

有病呻吟:緣起

很多朋友都知道我「有病」,但絕大部分都不知道究竟我患了甚麼病,我也很少主動詳細談及,主要因為:1.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我想先關心朋友的問題;2. 我不好意思主動向朋友訴苦,尤其我很怕浪費朋友的寶貴時間;3. 我的病痛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釋清楚。於是,若我不說,朋友大概不知道我有甚麼身心問題吧?很多人得知我病得已有八年無法上班時,都很是驚訝呢。

現在既有自己的網誌,便想向朋友詳談一下我的病痛,主要因為:1. 不少朋友都很關心我,主動向我或寶茵問及我的病況;2. 更多朋友明白我的病痛,我大概會得到更多所需的支持和鼓勵;3. 我的絕大部分個人特質、優點缺點,都跟我的病痛有極大關係,若要朋友真正了解我,大概不能不談。

於是,小馮開始有病呻吟了!



首回談緣起。那是一九八四年九月,即足足二十二年前了。當年剛考進香港大學,尚未開學,心中滿是雄心壯志,幻想自己的未來可以如何美好。突然,發現自己出現了感冒徵狀:發熱、疲累、頭痛、頭昏、腦脹、失眠、肌肉疼痛。於是,便去看西醫;看了一個不好,看另一個;還是不好,改看另一個;仍然不好,再看另一個;繼續不好,轉看中醫;看了一個不好,看另一個;還是不好,改看另一個;仍然不好;再看另一個……過程中,病情反覆,從沒真正好過,而且不斷有新徵狀加入行列,尤其是心理上的,抑鬱、焦慮、恐懼……。

我中小學讀書一向標青,但因身體關係,大一被逼留級,雙重打擊,痛苦之至。但這只是開始。過去二十二年,天天就是這樣度過,到現在仍是這樣。

這,便簡單概述了我的身心病痛了。至於每種徵狀的細節,以及我如何面對、怎樣自處(或不懂得面對、自處),容後再跟各位朋友分享。

若你把這篇看畢,我已是萬分感激!

2006/09/29

聖歎無人我之分

(寶茵提議,我過去一些文章,可能值得跟更多人分享,於是我便決定把它們略加修正,不時張貼在此。請指教。)

有一段話覺得很正,想跟大家分享。

多年前讀過一本介紹中國多位文壇怪傑的書,書名忘了,最深印象是有關金聖歎的一段話;後來書不見了,一直想找回那段話。結果,在港大圖書館慢慢翻閱有關金聖歎的書,終於給我找到了。

這本書是陳登原的《金聖歎傳》,令我念念不忘的一段話是引述徐增的:

遇酒人則曼卿轟飲,
遇詩人則摩詰沉吟,
遇劍客則猿公舞躍,
遇棋客則鳩摩布算,
遇道士則鶴氣橫天,
遇釋子則蓮花繞座,
遇辯士則珠玉隨風,
遇靜人則木訥終日,
遇老人則為之婆娑,
遇嬰赤則啼笑宛然。

我喜歡的原因,正如徐增所說:「聖歎無我與人相,與則輒如其人」;陳登原則說他「至人無我」。即聖歎遇到甚麼人,便會投其所好,以那個人的言行方式和興趣來跟他往來溝通,不會有你我之分。這種境界,原來是我做人一直想做到的。



頭四句話所提及的人物或值得解釋一下:

1. 第1句的曼卿:應是指宋朝嗜酒詩人石延年(字曼卿)。

2. 第2句的摩詰:應是指唐朝「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王維(字摩詰)。

3. 第3句的猿公:應是指《吳越春秋》中西施的情敵越女在路上遇到的老翁猿公,歷史上似乎有越女劍和猿公劍的,前者更給金庸寫成小說。

4. 第4句的鳩摩:這個我可不大清楚,只知金庸《天龍八部》有談及慕容復和鳩摩智下棋,但鳩摩智當然並非徐增所指的人物!鳩摩,我只曉得翻譯佛經的泰斗鳩摩羅什,而鳩摩羅什是否下棋高手我倒不知,但他有一個故事和下棋有關:東晉時十六國之一的後涼,開國君主呂光的愛妾所生的兒子呂纂殺死太子自立為帝,鳩摩羅什跟他下棋時曾提醒他小心給人行刺,結果呂纂真的遇刺身亡,跟阿扁際遇大不相同。

陳登原說的「至人無我」,應是改自《莊子.逍遙遊》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至於徐增說聖歎「無我與人相」,典出《金剛經》第十七品「究竟無我分」:「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但這兒涉及的,大概不止於日常行為的道德層面,而是終極的宗教經驗了。

(寫於2004年4月1日)

2006/09/21

每一天盡力布施

九月二十一日,是國際和平日。原以為香港彈丸之地,不會有人理會這個重要日子,更不會期望政府會做些甚麼;但很驚喜,郵政局居然推出了一套五張郵票和首日封。真開心。

寶茵和我響應了聯合國呼籲,在中午十二時為世界和平祝禱一分鐘,然後繼續唱題祈禱。我相信祈禱的力量,尤其當全球數以萬計億計的有心人一起這樣做,每天這樣做,從人心而興起的力量可以是驚人的。



當然,只有祈禱而沒有行動,相信效果也不會有多大吧。

昨天參加一個佛教座談會,討論主旨是日蓮大聖人的《白米一俵御書》,帶出的反省是如何布施。佛教一般說的布施有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我不肯定這三者我能做多少。我倒很想給予他人下列四種布施,算是為人類的愛與和平竭盡綿力:

1. 時間布施。給予時間陪伴、聆聽有需要的人。

2. 笑容布施。笑容包括親切的微笑,和開懷的大笑,前者讓人感到溫暖,後者為人帶來歡樂,我深信各種大中小笑的治癒力量。

3. 言語布施。可能是安慰,可能是鼓勵,可能是勸告,希望能令對方擁有力量再出發。

4. 祝福布施。每天盡量抽時間,為認識的朋友送上祈願,也為世界和平與一切眾生獻上祝禱。

這些,是我每天嘗試盡力做的。

2006/09/14

只有祝福沒咒詛

當一個成年人生日,而為他獻上祝福的朋友,竟然比他的歲數還要多,他除了感激感動萬分外,實在不懂得說甚麼了。

祝賀我的朋友,國籍/區域有香港、台灣、英國、德國、西班牙、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牙米加、秘魯,途徑有電話、電郵、msn、賀卡、電子賀卡、網誌,當然還有見面。二十一世紀,傳達愛與關懷更國際化、更多采多姿。

這兒的照片,攝於我生日當天,攝影師當然是御用的寶茵。我身伴的兩張賀卡,七彩的一張是麥兜,由星島一位死黨老友從香港寄來。她每年總不會忘記送我生日卡和禮物,很是感謝。工作關係,我和她每年電郵必定超過一千封。

另一張是黑白的獅子。信奉日蓮佛法的創價學會朋友都知道,獅子在信仰中的寓意很有意思,象徵勇猛精進、不畏萬難,相信還有其他我不懂得的含義。送這張卡的好友,是英國創價全國男子部長Manny(我叫他做萬里)一家三口。幾年前認識萬里,他是倫敦北部領袖,後來升為全國副男子部長,最近剛升為男子部長,七月到日本研修的香港會友可能也見過他。我收到這張卡特別感動,不是由於他的職位本身,而是以他的職位,要關心的人很多,他肯定極為忙碌,但他仍舊記得我的生日,仍特意寄來賀卡。這份心意,是每位領袖都值得學習的。

有那麼多朋友祝賀我生日,一大原因固然是我極其幸運,但另一大原因則是我不害羞也不怕醜,大事張揚自己的生日。不時聽到一些朋友自憐說無人為他們歡慶生辰,大家倒不妨學學小弟。我深信,朋友恭賀你生日,不只令你快樂,他們同樣會因為可以為你帶來快樂而快樂。可以令更多人快樂的事,是很值得我們多做的。

生日前後,不時記起冰心在《寄小讀者》兩番說過的話:「我的生命中只有祝福,沒有咒詛。」她在〈通訊十四〉談及自己的小病:「這樣的病,這樣的人生,小朋友,請為我感謝。我的生命中是只有祝福,沒有咒詛!」我念及自己的生命,除了伴隨了二十多年不太重也不算輕的病痛,大概可以說句「只有祝福,沒有咒詛」了。生日願望,自然是期盼治癒病痛,身體健康,最好比享年九十八歲的冰心更長壽,好好享受生命,好好貢獻自己。

2006/09/04

男人四十一枝花

登記了這個網誌數月,卻遲遲未寫任何東西。今天正值小弟生日,順便開始跟各位朋友分享自己的生命吧。

「男人四十一枝花」,但我今年四十一歲了,似乎用不著這句話。不過我奸茅一點,句讀不在「男人四十,一枝花」,而是在「男人四十一,枝花」,勉強說得通。

中學時,同學叫我老馮。接近三十歲,年紀開始大了,同事反而轉叫我作小馮,我一直很喜歡這個名字,因為像個不出眾的小人物,希望能給人一種親切感。

四十一歲,算是中年了,但我有幸在一個佛教團體──國際創價學會──認識了一大班二十餘歲的後生仔女,感覺自己好像十八廿二似的,與你們一起完全沒有老大的感覺,感到自己的年紀跟你們一樣。我很喜歡這種感覺,多謝你們給我這份珍貴感覺。

十多年前,朋友間玩一個遊戲,要用一種交通工具描述每一個人,一位親密好友說我像巴士,因為她覺得我心田很廣,能夠容納和歡迎任何人,就像巴士人人都可乘搭般。我很喜愛這個答案,因為的確是自己一直努力嘗試做好的。大乘佛教,主旨也是這樣,巴士的確是大乘啊。

就是這樣,我用了「小馮」、「中年」、「大乘」給我的個人網誌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