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四條蔭庭
多謝阿庭就上文<四條噤吾>提出有趣問題。
1. //當板球手被問及時坦承並不懂得此方程//
這裡的「不懂」是否包含著「事前並不知道」的意思?若然是的話,應談不上有「信」這回事?
對,不懂,何止是事前不知,連事後也不知,看完方程後依然不知。至於這是否便談不上「信」,我不知道,對我太深了--自大學開始,我對「信」這種心理愈來愈不明白。
2. //這個科學家便假定他們必定是無意識地使用了這條方程,又……//
似乎說得有點滑頭。「使用」在這個情況下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還要加上「無意識地」,好像點講都得。 :)
滑頭?倒沒想過這個過癮角度。不過,研究無意識和佛洛伊德學派的人往往如此。
用哲學家波普爾(Karl Popper)的說法,這大概關乎科學與非科學之間的劃界觀(demarcation),即如何分辨甚麼學科或說法是科學,甚麼不是。波普爾之前的學者或以證實(verification)為準則,他則發明了驚為天人的證偽(falsification)。他因而認為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並不科學。
套用在我們的板球問題上,我們便要問這位科學家能否想到一個實驗或一項觀察來證明自己的「無意識使用」理論是錯誤的。若不能的話,便不能歸於科學,這大概就是你所說的滑頭吧?
3. 如果有另外一個科學家又發現了另外一條有同樣功能的方程 B,那麼我們假定板球手必定是無意識地使用了方程 B 是否合理呢?或者說成是「使用方程不是 A 就是 B」又如何?(題外話:在「奧坎剃刀原則」下,A 或 B 是否只需考慮其一?抑或在像這樣的情況下,原則是不適用的?)
兩條不同的方A和B,居然有同樣的解釋和預測能力,這情況會否出現?這是我最先想關心的。
奧坎剃刀你也懂,實在厲害。是的,若沒有犧牲任何解釋或預測能力,這把剃刀的確要求我們只取其一。當然,我們可以質疑為何要相信這把剃刀。
4. 延伸聯想,不肯定可以相提並論:
一位僧人研究眾生成佛之道,他發現了「得到功德」可用一個方程描述修行與功德的關係。
《南無妙法蓮華經》
他因而假定某位德行高的人必定唱唸《南無妙法蓮華經》這句題目。然而,當那位德行高的人被問及時坦承並不懂得《南無妙法蓮華經》,這個僧人便假定……
依你的邏輯,僧人大概會假定這位德行高的人以一種玄妙而我們尚未懂得的方式得到了「南無妙法蓮華經」的福澤。
類似情況在宗教哲學的多元主義討論中時有出現,最著名的大概是天主教神學家拉納(Karl Rahner)以「無名基督徒」一詞尊稱不信耶穌但德行崇高的人。他認為這些人士(包括其他各宗教的真誠信徒以至無宗教信仰的義人)也蒙受了上主救恩,上主以一種教會以外的救贖方式垂顧了他們。
4 Comments:
小馮,庭正發高燒,他雖看見了您的意見後很想回覆,但他現在迷迷糊糊的狀況下無力回敬,他還請我特意向您說句不好意思,好讓您不要乾等他。
親愛的楊妹:
多謝妳通知。我立即為四條阿庭送上題目,祈求他早日康復!寶茵也送上題目和問候。希望不是維根斯坦的問題令他想到發高燒吧?
他不用不好意思,我胡言亂語,他覆不覆並不打緊。
套用日蓮先生回覆正牌四條金吾的名句:南無妙法蓮華經如獅子吼,任何高燒不足為禍!
覆四條小馮書
小弟身體恢復神速,可見您倆的題目是多麼妙啊。衷心多謝您和寶茵的越洋惦念。哲學問題通常不會令我煩惱,因為我不太會思考這些。反而現實問題會較傷我腦筋,例如當收到水電煤差餉信用卡等帳單。
1. 關於「信」,既然你說不知道,我也不敢肯定了。要討論下去,好像要說界定清楚「信」的意義似的。我當然沒有這個能力啦。請原諒我的不在行,想繼續胡亂問多一點。板球手的「不懂」可否說成是「在意識層面上沒有」呢?如果要牽扯到「信」的話,即是連「信」的對象也沒有?若然是這樣,似乎頗虛無呢。在我來說也確實難以想像。所以我會傾向武斷地認為對「一無所知」的東西是無所謂信或不信的。
2. 是的,我較傾向以「可否證性」原則作為能否歸於科學的標準。但另一方面我又認為,事物的科學與否和現實上有沒有發生,是不存在必然關係的。科學雖可靠,但未必代表可以解釋所有事物吧。
由於板球手故事裡的科學家用了「必定」等字眼,我覺得未勉有點兒托大,所以才去斟酌「使用」的意思,使用方程的具體情形、如何成為腦中的資訊……等可能大家認為枝節的東西。
3. 斷估有機會出現 A 和 B 吧,「奧坎」就是用來砍掉那條較繁複的理論嘛。否則「奧坎剃刀」便沒有存在價值,可以同佢講拜拜?但聽你的語氣好像在質疑「奧坎」的認受性。是否學術界並未普遍接受「奧坎剃刀」?
其實我傾向接受「潛意識使用 X」或「X 早已成為他們腦中資訊一部分」,但為何 X「必定」是方程 A 呢?為何那位科學家可以這般肯定他的假設呢?最近正在讀 "The Swarm" 這本小說,想截錄一段出來:
"Imagine you're a cockroach... A cockroach incapable of intelligent thought. Everything you do is merely a reflex, so if I were a neurophysiologist, I could steer your behaviour with no trouble at all. I'd only have to control you reflexes and trigger them as required. You'd be like an artificial limb. I'd just have to push the right buttons."
板球手有可能根本沒有潛意識使用過什麼,或腦中儲存著某條精準的方程,而是被上帝遙遠控制著呢?雖然板球手並不是 "incapable of intelligent thought"。 :)
4. 小馮兄誤會了,我只是依照「板球手故事」的邏輯來創作「僧侶」的比喻。基於以上 1, 2, 3 點,我認為這種講法是沒有多大說服力的。
***
我寫到論論盡盡,長篇大論又詞不達意。如果我們可以面對面促膝長談,你說有多好?
親愛的阿庭:
謝謝你一燒完便回覆!
你說得對,這樣討論有太多限制。你很多問題和論點,我每個都隨時答上數百字才較為滿意。沒法子。
但我起碼想答覆你問及的資料:『是否學術界並未普遍接受「奧坎剃刀」?』不是的,學術界普遍接受,因此我無法質疑它的認受性。我質疑的,是學術界(尤其哲學界)有太多普遍接受的基本假設,而我認為愈少愈好,也看不出這把剃刀為何不可或缺甚至理所當然。
關於這點,我想起了內格爾(Thomas Nagel)在《哲學入門九堂課》(What Does It All Mean?)中的一段話:The more basic the ideas you are trying to investigate, the fewer tools you have to work with. There isn't much you can assume or take for granted(你要研究的觀念愈基本,可使用的工具便愈少。你可假定為真或視為理所當然的東西並不多)。
再次多謝你的詳細回覆!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