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條噤吾
好友健一問我,維根斯坦功課四條問題究竟問的是甚麼?
這四條令我噤口不懂回答的問題,我在此貼出來供諸同好。但老實說,由於頗專門,所以大家未必有興趣。當中提及著作內文,由於頗長,所以我沒打出來,想知道的朋友請告訴我,我願意為任何有興趣了解維記哲人的朋友打!此外請別給當中的數學方程嚇怕,它跟問題重心毫無關係,總之是一條方程就是了。
A scientist studying the behaviour of cricketers catching balls discover that their behaviour of looking, running, raising their hands etc., is describable in terms of an elaborate mathematical equation specify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rate of change in acceleration of the catcher's body and the rate of change in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ball.
一個科學家研究板球手捕球的行為,發現他們觀察、疾走、舉手等行為可用一條精巧數學方程描述,這條方程詳細說明了捕手身軀加速變化率與板球加速變化率之間的關係。
d2θ / dt2 = 0
He postulates that catchers must be using this equation in order to catch cricket balls. Since, when asked, cricketers profess not to understand the equation, the scientist postulates that they must be using the rule unconsciously or else it is encoded in their brains.
他因而假定板球手在捕球時必定採用了這條方程。然而,當板球手被問及時坦承並不懂得此方程,這個科學家便假定他們必定是無意識地使用了這條方程,又或它早已成為了他們腦中資訊的一部分。
Write some notes in response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試就下列問題寫下一點東西:
1. How do you think Wittgenstein would have reacted to this hypothesis?
你認為維根斯坦會如何回應這個假設?
2. What diagnosis of this claim would he have offered?
對於這個聲稱,他會給予甚麼判斷?
3.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relevance of § 191 (last sentence) & § 193-4 in the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你認為《哲學研究》中第191節(最後一句)和第193-4節與此有何關 係?
4. What other remarks from the Investigations do you think are relevant?
你認為《研究》中尚有哪些言論與此有關?
4 Comments:
四條噤吾,
好野。
真係好專門的問題哩,
但係又好似好過癮;
對於這個case,
板球手不「懂得」此方程卻「使用」著此方程。
有d似學會成日講既「因信得入」哩,
唔明,但係唔代表你做唔倒。
咁都答倒仲要被評為答得好,
小馮哥確係好野,
等你開估。
親愛的健一:
絕不是氹你開心,但觀乎你三言兩語概述了問題重點所在,並貼切地想到相應的佛法道理,我很佩服。證明你領悟力很高,真的。
關於這問題與因信得入的關係,我依然在思索箇中異同,很有趣的角度。
「四條噤吾」,經你一提,我大概要另文解釋一下,因為非創價會友並不知道我為何用這四個字。
為襯托你的「四條」,我也來四條無聊東東。
1. //當板球手被問及時坦承並不懂得此方程//
這裡的「不懂」是否包含著「事前並不知道」的意思?若然是的話,應談不上有「信」這回事?
2. //這個科學家便假定他們必定是無意識地使用了這條方程,又……//
似乎說得有點滑頭。「使用」在這個情況下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還要加上「無意識地」,好像點講都得。 :)
3. 如果有另外一個科學家又發現了另外一條有同樣功能的方程 B,那麼我們假定板球手必定是無意識地使用了方程 B 是否合理呢?或者說成是「使用方程不是 A 就是 B」又如何?(題外話:在「奧坎剃刀原則」下,A 或 B 是否只需考慮其一?抑或在像這樣的情況下,原則是不適用的?)
4. 延伸聯想,不肯定可以相提並論:
一位僧人研究眾生成佛之道,他發現了「得到功德」可用一個方程描述修行與功德的關係。
《南無妙法蓮華經》
他因而假定某位德行高的人必定唱唸《南無妙法蓮華經》這句題目。然而,當那位德行高的人被問及時坦承並不懂得《南無妙法蓮華經》,這個僧人便假定……
我關心這些是否代表我根本抓不住問題的重心? :)
親愛的阿庭:
你的問題當然絕非無聊,所以我另文回答,以示敬意。
發佈留言
<< Home